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来自印度的棉花,当然还有鸦片,一船船驶入后来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命名的港口;一箱箱中国的茶叶、丝绸也从这里开始大洋上的旅程。英国人、东南亚人、中国各省人,怀揣着野心、空想或希望,在这个弹丸之地实现着别处无法想像的奇迹。其中的一大奇迹,就是东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剧烈冲撞,造就的竟不是一座“巴别塔”。

  这座城从无到有的百年,也是港人学习与世界打交道的百年。直至1997年,多数香港企业的管理沟通,仍是以欧美所在的半个地球为标本。

  大至一桩跨国交易,小至一次电话会议,与西方沟通在香港企业从来就不是问题。因为中英夹杂的语言习惯早已在百年来商贩们的讨价还价中、从三岁开始的英语教学中,融入了每个港人的血液。甚至赠港的两只大熊猫,也在此地动物园很快领悟了Down是“趴下”、Up是“起来”,并对饲养员“Good boy”的称赞很是受用。

  更中国,更国际

  彼得·德鲁克说:“人无法只靠一句话来沟通,总是得靠整个人来沟通。”随语言潜入香港的西风,熏陶了善于倾听西方的东方人,也成就了这座背靠中国大陆的远东海港。

  在上世纪60年代的经济起飞中,香港天然地成为跨国企业亚太总部的集中地。在始自70年代末的大陆改革开放中,香港既是北上先锋,也是西方向东方的最大桥头堡。正是从那时起,说惯了铿锵粤语的港人开始学习常常卷舌的普通话。当全球视线聚焦于中国时,香港企业早已在大陆市场抢得先机。

  无疑,与祖国同根同脉、同声同气,正是香港立足全球经济的先天优势。香港回归十年后的今天,在历史与未来的岔路口,香港企业延续着百年来的国际化沟通传统,同时开始用普通话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对于百年前东西方在此的遭遇,如今的香港,正迎来东方与西方真正平等的倾听与对话。身处其中的企业,正是最好的见证方与最大的受益者。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倾听有道
·下一篇文章:赞美要让他和她知道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qsyj.cn/news/gtjq/12831103710I4C2F9EKDD84KI94K169.htm


相关内容

上海迪士尼、东方明珠暂时关闭!上海医疗队除夕再援武汉

佚名

语言与艺术完美结合 助力“东方之星”书画艺术大展

李孜

西方人的饮食习惯

佚名

西方女人裸体艺术

佚名

两耳一心,主动倾听

佚名

倾听有道

佚名

学会倾听

阿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