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从苏轼的这首《定风波》中吴仪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1983年,她在担任燕化总公司副总经理时,历史把她推上了政治舞台。中央整党委员会借调她担任湖南省整党联络员,参加了湖南省的整党工作。这是她初次涉猎政坛,却一下子脱颖而出。在短短的八个月以后,湖南省的第一把手就想把吴仪留在湖南工作。直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会议期间,吴仪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并已有传说,她要到北京市当副市长或市委副书记,湖南省的头头们还在不甘心地“策反”:“京官难当,你还是到我们湖南好。”

吴仪:“小女子”的中国魅力

  1986年中组部对吴仪进行了五次考察,真可谓翻来覆去。燕化公司上上下下几乎都知道他们的书记早晚要调离这个山沟。尽管舍不得,但这些分厂厂长们在民意测验表对吴仪能够主管哪方面工作的栏目中,在工业、科技、文教、商业,甚至公安、政法名下,都打上了√,只有在农业一栏中划了×,他们说:“谁让她到现在也分不清韭菜和小麦,玉米和高粱呀,否则农业她也能管。”

  1988年初,她被提名为北京市副市长的候选人。那是北京市最民主的一次选举。首先,差额的幅度大,十个候选人中要差下去三个;其次,候选人与选民公开见面,个个都要演说一番,很有些竞选味道。因临时安排候选人亮相,仓促之间,动用了一辆警车,把吴仪从燕化一路风驰电掣地接进城来。她穿着一件夹克式的工作服就走上了讲台。

  于是,北京的老百姓从荧屏上第一次认识了吴仪。她的竞选演说干脆利落,那种企业家的敬业精神打动了他们。她说:“如果我当选,我将按照鲁迅先生所说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如果选不上,我将回到哺育我成长二十年的燕化那块土地上,由60年代的拓荒牛,成为80年代开拓奋进的牛,为北京市的建设,作出燕华人应有的贡献。”

  不曾想她刚当上北京市副市长,最初的知名度竟来自一则捕风捉影的流言。在中国这块封建沉积极厚的土地上,单身女人都要过人言可畏这一关。吴仪差不多习惯了。只要她的职务有所变动。就会有一股流言伴随而起。但这次,实在太过分了。她愤愤不平地反问:“为什么一个女人走上政坛,就非要找出她有什么背景和后台?”

  “不畏人言仍从容,女子到此是豪雄。”吴仪不受干扰,以她坚强、独立、自尊以及全力以赴投入工作,回答了一切。原来她准备花费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适应市长这个新的岗位,结果两个月以后,她已完全进入角色。当然,那些天里,她很吃力,也很玩命,批文件常常批到深夜两三点。好在单身,没有任何拖累。

  她曾经说:“一叶孤舟在人生的汪洋大海里飘浮,要善于找到自己心理上的平衡点。一旦找到了,别人就不能动摇我。我比较顽强,要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不能让舆论左右我。一个单身的女人,没有这一条,很难坚持下去。”

  很久以后,她告诉记者,当时帮助她对付流言,从烦恼中超脱自己的还有一剂灵丹妙药,那就是苏轼作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历史相隔九百年。中国古代这位著名诗人在逆境中的旷达、开朗和乐观,与此时此刻吴仪的情怀息息相通。她从词中感悟到一种生活的态度,“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她找到了内心的平静、超脱和力量。

  一位加拿大企业家听了吴仪的演讲后兴高采烈地说:“我们不仅要进口中国的商品,而且要进口像吴这样的部长。”

  1991年底,参加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的中方代表团团长突然生病,这个沉重的担子瞬间落到吴仪身上。这时的吴仪刚刚调到外经贸部不足4个月,副部长的椅子尚未坐热,便临危受命,匆忙登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

  这是一次棘手而艰苦的征程。一方面,美国人仗着财大气粗,时不时要表现他们霸权主义的态度;另一方面,中国要坚持改革开放,要走向世界,就必须向国际惯例靠拢。而这势必会影响一些部门的利益,付出一定的代价,而当时中国还有许多人不明白,对此不理解。

  双方刚一落座,美国人想给吴仪来个下马威,开场白便显现出来者不善:“我们是在和小偷谈判。”面对对方的无理,吴仪毫不留情地顶了回去:“我们是在和强盗谈判,请看你们博物馆里的展品,有多少是从中国抢来的。”

  针锋相对的回答令对方愣了一下,同时对手马上清楚地意识到:这个女人不简单。

  整个谈判过程,既要维护国家利益,向美国人讨价还价;又要做出一定的让步,并且还要让这让步能够被国内接受。此时,吴仪坚强的个性和机敏的应对令对手对她刮目相看,几个回合较量下来,让她的对手美国贸易代表、被称为国际贸易谈判圈中“铁女人”的卡拉·希尔斯由衷地称赞吴仪:“既是国家利益坚定的维护者,又是坚韧的谈判者。”

  1992年1月17日下午,长达两年半的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终于有了结果,两个出色的女人分别代表自己的国家在一份文件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这一天,香港股票市场恒生指数上涨28.98点。

  了解吴仪的人都说,吴仪“很会修理傲慢的美国人”。而吴仪说:“我一出国,爱国主义感情就尤为强烈,祖国在我心中特别神圣。我忠于我的祖国。”从外经贸部部长到国务委员,吴仪多次出访,频频参加国际性谈判,为把中国商品打进世界市场,为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不辞劳苦、呕心沥血。

  吴仪是有名的“拼命三郎”,办事特别认真。她在燕山石化公司担任党委书记的时候,一天晚上12点已过,吴仪家的电话响了,是下面一个分厂的工人打来的。工人说食堂送的夜班饭又冷又差,无法下咽。吴仪马上告诉他,半个小时后如果没有人去给你们解决,你再给我来电话。结果不到半个小时,电话响了,工人说分厂厂长来了,问题得到了解决,谢谢您为我们解决了问题。

  在出国访问过程中,吴仪的“工作狂”态度也给身边的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在西雅图参加国际会议期间,《国际商报》一名记者报道了她一天内的行程:从早晨8点30分到晚上22点,吴仪共参加了7个活动,有重要会议,有会见记者,也有与美国商务部长、贸易代表会谈,还有与企业家见面等等,几乎一点儿间隙都没剩下。尤其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堂堂一名国务委员,在出访期间,忙得午餐竟是以一包方便面充饥。

  不过,和她一起工作的同事却在这位“拼命三郎”的身上感受着点点柔情。吴仪每到一个地方,总是一下飞机便投入工作,来去匆匆从来没时间观光游玩。在出访加拿大多伦多时,她连近在咫尺的著名的尼加拉瓜大瀑布都顾不上去看一眼。不过虽然自己不去,她却体贴地给没看过这一景点的随行工作人员统统放了假,让大家去玩个痛快。

  此次出访加拿大,吴仪频频会见客人,与对手谈判,到各处演讲,给加拿大政府官员和企业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加拿大企业家听了吴仪的演讲后兴高采烈地说:“我们不仅要进口中国的商品,而且要进口像吴这样的部长。”

  俄罗斯记者在采访她之后,写道:我们看到了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整个中国人的民族性格。而吴仪女士正是这种性格最鲜明与最完美的一种再现。

  1992年8月的一个黄昏。

  吴仪正在俄罗斯联邦共和国远东地区考察。宴会刚刚散去,暮色苍茫。在面对阿姆尔湾的一个阳台上,几位俄罗斯记者截住了她,由《俄罗斯早报》记者安·普列亚欣打头,对她进行了一次突然袭击性的采访。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比尔-盖茨经典语录
·下一篇文章:吴仪临危受命不辱使命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qsyj.cn/news/cglz/1283111116I979FEEI1I834DF35F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