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基本上,任何人都可以读经,也应该读经。不过,在读的心态和方式上,成人和儿童有些不同。本书虽旨在提倡儿童读经,但成人其实也可以读,如成人能认同而开始读经,对儿童读经亦将有更深切的体认。故先说成人如何读经:

  由于时代风气的影响,一个现代人已很难兴起‘读经’的念头了。即使真的有意愿想去读,也跨不过第一道难关:即:连文字都不懂,怎么‘读起’?这一困结关涉重大,若不详为解说,以先解除其心理的障碍,则一个人将永不能读经,兹请解说如下:

  胡适之曾写了一篇文章阻止吾人读经,题为‘我们不配读经’。他举王国维为例说:王国维是国学大师,自己终身研究典籍,都承认书经还有十分之四、五不懂,诗经还有十分之一、二不懂。你是何许人,你懂多少?居然胆敢说要‘读经’!

  这篇文章的杀伤力很大,直到现在,我们社会中,如有人想‘读经’,一定会有旁人耻笑:你不懂,怎敢读!甚至连读的人自己都会暗示自己,不懂是不能读的,于是他就不敢尝试了。

  其实,胡适之混淆了学术规格。王国维的不懂是指‘文字训诂’上的疑难,而自古以来,读书人所说的‘读经’,其主要用意是为了要承接文化,开启生命,而不是在于文字训诂的斤斤计较,所以经典上纵使有些文字是千古之谜,也不碍代代贤哲辈出,为什么一些字句不懂就不能读呢?再进一步说,胡适之的逻辑是不通的,如果按照他的说法,不懂就不可以读,那么我们应该问他:如不去读,何时才会懂?也就是要问他,到底我要懂了才读,还是读了才懂?如不懂就不要读,刚好一辈子不能懂,于是就一辈子不可以读,整个社会愈不懂愈不读,愈不读愈不懂,致使经典沦落,传统解体。而这正是胡适之的希望,他的希望在今日完全实现了!

  五四,不只要使中国人不敢‘读经’。胡适之等人过分提倡白话文的结果,甚至使全民子孙连‘读文言文’的能力也一齐丧失。

  自古以来,中国读书人都是文言、白话兼擅的。正式书面文章用文言,游戏之作用白话。以文言为主,白话为辅,所以不仅文言文写得好,要写白话文更是得心应手。举例而言,胡适之所特别推崇的白话文泰斗施耐庵、曹雪芹,他们本来就是饱读诗书的古文高手!再如胡适之本人,他自以为他的白话文写得好,学问广博,好像是天生的,其实,他忘了他是从四岁开始就读文言文了,他十一岁就读资治通鉴,十三岁就读左传了!其他那些五四时代自以为白话文写得好的人,无不是个个经典满腹的。

  但是,胡适之等人并不管文言白话本来可以并存的事实,也忘了文言是白话的基础,他更没考虑到千古以来,经史子集,几乎所有书籍都是文言文。本来古人只要以三五年时间学会读文言文,则上下三千年的一切书籍,皆可优游其中,‘文言文’不只不是文化传播的障碍,反而是一种使文化承继可大可久的设计。不能读文言文,就等于不能读古典书籍,就永远得不到传统文化的薰习。这必使此一民族的文化传承产生断层,甚至消亡。而丧失其传统文化教养的人,很容易同时丧失其理性的反省力与创造力,而这种效应已明显见于今日。如不及时解救,我们的社会将渐渐成为‘没有文化而不适合人居住的社会’。只凭短短的白话文历史而立教,是把自己简化为浅陋,只凭学习西方,是文化的自我矮化,从此中国将永远培养不出大人才来。

  须知,五四一贯的文化心态,就是‘偏狭’两字。偏狭则不能容物,偏狭而过份即成‘霸道’。‘霸道’就是鲁莽灭裂,凡不合己见者,一律‘打倒’,完全失去理性的涵容性和开展性。于是喊著要‘现代’,就必须打倒‘传统’;喊著要‘西化’,就必须打倒‘中国’;喊著要‘科学’,就必须打倒‘玄学’。这些都和喊著要‘白话’,就必须打倒‘文言’同样一个心态下的不正常心理。这种必须‘打倒’而后甘心的心态,就成为近五六十年来中国社会的根本乱源!君不见到现在我们的社会还是一片互相‘打倒’之声!

  现在,我们在此摧残殆尽的情况下,提倡‘读经’,首先就要改正这种偏狭心态。我们当发挥涵容的精神,当确信:不只是文言白话不相妨害,扩而广之,文化素养与科学也不相妨害,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也不相妨害,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也不相妨害。不仅不相妨害,这些同样是人类理性中的价值,一个有理性者,都该加以尊重,加以学习,加以发扬,加以融会。

  而经典的研读正是一面提升语文能力,一面启发理性开拓胸怀的最直截有效的教育。因为从语文方面说,‘经典’正是最优美的文言文,所谓‘大文皆自六经来’,有了经典的语文训练,看其他的古文书籍就不在话下了,能读古文,对白话文之欣赏写作必多有帮助。‘经典’也是文化的根源所在,有了根源性的文化教养,很容易开发一个人的理性,而涵养出广阔的心胸和互敬互重的美德。我们深信一个有自我传统底子的中国人,反而才是西方人所欢迎的,反而会得到西方人的敬重,而如果一位中国的作家、律师、医生、钢琴家或科学家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素养,应该不会妨碍其专业成就,反而将因此而更富有创造的心灵。众所周知,牛顿、爱因斯坦也是有相当文化素养的人,胡适之所崇拜的罗素,也是自小背古诗长大的。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古诗诵读方法指导
·下一篇文章: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qsyj.cn/news/lsys/12830175530CEKH153521JGB44DK5F.htm